Русский язык
首页 > 专题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发展新时代和中俄关系新前景
——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在“从中共十九大成果看中俄关系”研讨会上的演讲
2017-11-17 00:17

尊敬的伊万诺夫主席,
尊敬的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各位成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感谢伊万诺夫主席倡议和委员会精心组织这次研讨会,让我和中方同事们有机会同俄方朋友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举行及其影响、新时代中国发展和中俄关系新前景交换看法。

  中共十九大是在中国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中华民族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是这次会议的最重要议程之一。他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发展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就推进党和国家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为大会的亲历者,我很高兴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这次大会成果丰硕,令人振奋,代表们精神抖擞,围绕十九大报告深入务实研讨,就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体现出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对立即投入下一阶段奋斗充满激情。

  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和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四个“新”,即开启新时代,确立新思想,描绘新蓝图,体现新担当。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中国共产党制订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的根本依据。怎么理解这个“新时代”?新时代,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党和国家发生了巨大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十九大明确了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向中国和世界宣示了新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目标,就是要在2020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中国要在1949年至2050年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300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在速度、规模和难度上都将是超乎寻常的。当然,这对我们也是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要结论。一方面,改革开放近40年来,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主要矛盾变了,必然对发展提出许多新任务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顺应人民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新贡献。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繁荣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共十九大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全面概括和综合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写进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也是中共十九大对本党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对外战略等方方面面的目标和要求,成为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现出完整系统的理论特征:一是强调继承性,即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并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衔接。二是强调创新性,即聚焦中国发展目标,直面困难和挑战,着力探索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是强调人民性,即不忘共产党人初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强调科学性,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谋划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第三,中国发展将展开新的宏伟蓝图。

  中共十九大确定的目标是:

  首先,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多有利条件。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3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2016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6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126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达到3万亿美元,均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一些短板弱项,包括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及创新能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中国目前仍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治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淘汰过剩落后产能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经济上达到量化指标,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是要得到人民的认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之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上世纪80年代提出,中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十九大将原定的奋斗目标提前了15年。根据新形势制定体现更高要求的奋斗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发展条件看,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合11.2万亿美元,人均约合8126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按照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从2021年到2035年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测算,到203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43.6万亿美元,人均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再之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规划了发展方向,描绘了美好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调发展的质量和社会公平,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标准,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充分表明中国将建设生态文明看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四,中国将向世界展现新的大国担当。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始终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以其外交政策原则性、稳定性对冲当今世界各种不确定性,成为世界和平的“压舱石”和国际形势演变中的“稳定器”。中国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努力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梦想。

  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包括: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迄今已同100个左右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继续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原则基础上,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

  ——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取得270多项具体合作成果,成为推动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和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有效途径。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制定多项行动计划,把“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转化更为清晰的路线图。中方宣布向丝路基金增资等投融资举措,建设科技、环保等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峰论坛开启了“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中方将以此为契机,同各方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推动各项行动计划和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包括加强同欧亚经济联盟等的深入对接,继续推进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和大项目建设,推进跨国互联互通。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高贸易投资合作水平,打造更多产业带、增长极和经济圈。在理论政策、经济金融、体制机制、安全保障等层面加大投入,构建“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支撑体系,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亚信、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加强机制建设;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制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多贡献;切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处理,积极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合作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推动各国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依旧不足,世界范围内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走向和未来前景感到迷茫,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向。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未来15年,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将更加全面。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吸收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多合作契机。2018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将为各方开辟中国市场搭建新平台。

  中国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共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新征程,也为中俄关系发展带来了新前景、新机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中俄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的努力,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发展振兴,坚定将对方作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并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坚定与对方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正如普京总统所说,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共十九大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中国外交的新使命。中国视俄罗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主要、最重要战略协作伙伴。

  ——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行,是中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贯彻周边外交方针的重要体现。俄罗斯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举行20余次会晤,互致信函50余次,普京总统成为习近平主席交往最密切的大国领导人,两国元首也成为推心置腹、相互信赖的朋友,共同设计和引领两国关系发展。中国在全球有100个左右各种形式的伙伴,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只有俄罗斯一家。中国与世界各国建有各种合作机制,但做到元首、政府、议会、军队、执政党、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俄总统办公厅、地方、人民团体等合作机制全覆盖的也只有俄罗斯一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视俄方为外交优先方向的方针不会动摇,深化中俄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坚持中俄世代友好的民意不会逆转,相互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的实践不会偏移。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将体现在方方面面。

  ——深化中俄务实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具体行动。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在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下,双多边对接合作取得显著成果。一是贸易投资双增长。今年1-10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 68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回升势头明显。双方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商、高新技术研发、中小企业合作不断推进,打造了务实合作新增长点。双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比重上升。前三季度,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增长34.1%,在中国对主要经济体投资中名列前茅。两国政府确定了投资合作第四轮73个重点项目。两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商定建立多个合作基金。俄央行在中国开设代表处,俄罗斯人民币清算中心在莫斯科启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合作双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进展顺利。中方不仅增加了自俄进口能源规模,还将在此基础上扩大合作,中俄正在传统能源领域构建长期、全面的能源伙伴关系。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俄远东地区的跨境铁路、公路桥梁建设、“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中俄远程宽体客机合资公司注册成立。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合作赋予了中俄务实合作战略内涵。三是贸易协定和伙伴关系双促进。不久前,中方与欧亚经济联盟实质性结束《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朝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迈出一大步,朝自贸区建设迈出了第一步。中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普京总统提出的“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中俄将在开放、透明和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为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继续就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制定相关措施。双方已启动《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联合可研。中俄双方倡议的提出及其对接合作为整个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打造了合作新平台,增添了共同发展新动力。

  ——加强中俄战略协作,是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中俄双方全球治理观相近,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中俄共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之间一律平等,坚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俄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主张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摒弃集团政治、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中俄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合作等系列重要多边机制中密切沟通,支持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参与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加强打击恐怖主义、应对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协作,体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适应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彰显了重大的世界意义和全球价值,赢得了世界广大国家的支持和认同。

  ——加强中俄人文交流,是保障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俄联合举办了“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大型国家级活动,巩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中国和俄罗斯彼此成为对方民众心目中最友好的国家之一。中俄人员往来每年超过300万人次,互派留学和交流人员每年超过8万人次,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中俄关系的成功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最好范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俄关系站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展望未来,在中俄元首战略引领下,中方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更加扎实、稳健、自信的步伐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大使馆将与俄方同事们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中俄关系水平的新增长点,我们愿意听取俄方同事们的各种建议和方案。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